在欧洲,公元前4世纪,古希腊和古罗马军队里开始有了军队医院的雏形。15~16世纪,西欧军队平时有常设医院,战时有移动医院。中国战国时期,据《墨子·号令篇》记载有:“伤甚者令归治,病家善养,予医给药,赐酒日二升,肉二斤。”这是中国军队医院雏形。2世纪中叶,东汉后期将领皇甫规攻羌,军中发生流行病,临时在庵庐中隔离治疗传染病患者,这是中国军队早期的传染病医院。元代曾为出征回程的伤病军人设立类似兵站医院的“安乐堂”。清代末年设立“随营医院”和“前敌行营医院”,近似后来的野战医院。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军队平时设有陆军医院,战时设有野战医院、兵站医院。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28年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了先进所红军医院。随着革命战争的发展建立起更多的医院,1932年以后逐步分为野战医院、兵站医院和后方医院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扩建和新建了大量的军队医院,多数野战医院发展成为平时常设的综合性医院。

   军队医院,平时和战时有所不同。平时的军队医院由门诊部、住院部和其他保障部门组成,主要担负医疗、教学和科研任务,经常做好平时转入战时的准备工作。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医院,根据任务和规模分为驻军医院、中心医院、总医院等类型。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医院,医疗科室的设置有所区别,有些医院除设有各种西医科室外,还设有中医科室,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医伤治病。

   战时的军队医院由平时的军队医院和地方医院临时扩建或改编而成,通常根据任务、设备和配置位置分为野战医院和后方医院。野战医院组织精干,装备轻便,具有较强的机动能力,可在各种复杂条件下独立执行救治任务。主要有综合性野战医院、野战外科医院、野战内科医院、野战传染病医院和轻伤病医院等,主要配置在战役后方,有时也用于加强师医疗力量。后方医院是具有各种专科设备、优良技术和较大收治能力的固定性大型医院,主要接收从野战医院转送下来的伤病员,进行专科治疗和最终治疗。其主要类型有后方伤病员分类医院、后方治疗医院、康复医院等,通常配置在战略后方。

   发展趋势 根据现代战争的特点和要求,许多国家的军队医院采取精简机构、配备轻便医疗装备等措施,增强战时的机动能力。在救治技术上强调综合治疗与专科治疗相结合,提高对各种新式武器伤害的救治能力,使军队医院向现代化、战斗化的方向发展。

1.按建制规模分全军、各军区总医院,军医大学附属医院,中心医院,驻军医院,队属医院等。

2.按收治任务分综合性医院(分科相对齐全),教学医院,专科医院(如结核病院、传染病院、精神病院),疗养院。

3.按医院分级管理办法分根据医院的功能、任务、规模不同划分为一、二、三级,每一级医院按技术发展、预防、医疗、保健、训练、科研、卫生战备要求、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水平,又划分为不同等次;

     一级医院分为甲、乙、丙等。

     二级医院分甲、乙、丙等。

     三级医院分特、甲、乙、丙等。

     三级特等医院为军队医院中较高档次的医院。

     以上就是巨推传媒带给大家的信息,巨推传媒是一家综合型互联网营销生态服务商,具有全面的短视频代运营服务,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微信代运营、微信公众号代运营公司等信息,能够微信沟通(微信2696584379),或电话联络400-606-5558,我们供给你最优质的回复。